【专家意见】
不能因极少疫苗反应而“因噎废食”
“目前来看,相关疫苗的接种都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会推广,一般来说是科学可行的,大家还是可以放心接种的。”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张世英介绍,在偶合死亡中,疫苗注射与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偶合死亡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因此否定疫苗接种的巨大作用。他说,目前乙肝疫苗接种已经被纳入国家儿童计划免疫体系,深圳的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实施以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降到了很低的频率,现在深圳每年出生约20万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几乎达到100%。
张世英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接种,乙肝疫苗应该是比较成熟的疫苗,可以说非常安全,2009年以后提高了相关检验标准,安全性更有保障。计划免疫是国家政策,因为一些极少发生的疫苗反应等而选择不接种是“因噎废食”。
广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相关人士曾向记者表示,从1983年开始为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我国已接种过亿新生儿,临床不良反应都在可控或可接受范围内,可以说,乙肝疫苗是世界上目前最成熟最安全的疫苗之一,根据国外的统计数据,每100万个接种人中只有3~4人有不良反应,其控制乙肝发病率十分经济、有效。对于新生儿,无论其是否因母婴传播而感染有乙肝病毒,都不会进行两对半筛查,直接予以接种。
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所长杨炯强调,乙肝疫苗的接种人群主要分为新生儿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医生等高危人群。从临床数据看,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通常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过敏或低烧,暂未出现过死亡个例。“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相对是最安全的,临床不良反应一般是轻微的,如注射部位的疼痛、皮疹等,此前未报道死亡个例。其实,但凡注射治疗都存在医疗风险,除了疫苗本身,还可能存在患者特敏体质、疫苗运输、储存和注射过程不规范等复杂因素干扰。”
受访的多位专家认为,目前该事件尚无定论,接种乙肝疫苗依然是防治乙肝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公众无需恐慌。杨炯指出,目前我国成人的乙肝携带率是13.3%,而5岁以下的儿童乙肝携带率只有0.3%至0.5%,接种疫苗为降低乙肝携带率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乙肝疫苗肯定会继续推广,这起事件对涉事企业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名词解码:偶合死亡
相关疾控专家认为,主要是指在疫苗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或者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引发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