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堂澄清母乳母乳喂养认识误区
当天,国内首个旨在传播科学母乳喂养知识的公益健康教育活动“母乳爱公益课堂”,也首次在社区开讲。主讲人、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营养科主任刘喜红博士向妈妈传授如何克服障碍,顺利实现母乳喂养。妈妈网编辑和众多的哺乳妈妈,都在现场上收获了不少知识和启示。
课堂亮点1.关于“第一口奶”的问题
不少妈妈以为“如果下奶慢,奶量少,‘第一口奶’喝奶粉也行”。刘博指出,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任何奶粉都没有办法和母乳相提并论。从提倡母乳喂养的角度讲,婴儿吃到的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亲的初乳。一般把生后4-5天以内的乳汁称作初乳,初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并且具有免疫功能,能增强婴儿的体质,所以应让新生儿及时吮吸母乳。初乳少而精,第一次挤出3-5毫升即可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宝宝不需要额外喝配方奶。
课堂亮点2.6个月添加辅食,对母乳应该减少并说母乳没有营养?
6个月宝宝添加辅食,不代表要减少母乳。常听说6个月后母乳没有营养了,这其实也是错误的观念。刘博告诉大家,母乳的成分会根据宝宝自身的需求发生改变。这是为了让孩子适应,因为孩子的成长发育有这种特殊的需求。
课堂亮点3.妈妈生病不能母乳喂养?
很多妈妈认为生病时不能母乳喂养,也是不科学的。刘博给患有乙肝的妈妈带来一个肯定的信息:只要宝宝出生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实也是可以喂养的。
课堂亮点4.母乳喂养期间不能喝水?
对于这个困扰哺乳妈妈的生活问题,刘博解释说,其实母乳里面有90%的成分是水,所以,母乳喂养期间是可以喝水的。至于喝不喝,就根据个人的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