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生怕妈妈辛苦 发明爬杆机器人

编辑:南岭雪 | 出处: 中新

  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生活不便,引发了孩子的奇思妙想;一份对老人的孝心,让孩子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几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成了孩子解决困难的法宝。

  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六年级的张天骏,看到奶奶和妈妈手提物品吃力地在凳子上爬上爬下,把东西一件一件地放到高柜子上的时候,一种担心困扰着他。为了保证她们的安全,张天骏利用自己在东城科技馆学习的单片机编程知识,依靠丰富的想象力,经过近半年的实验、改进,制作出了一个能够在柱体上自如上下的机器人。

  “高空作业”引发初步构想

  今年2月4日正是腊月廿四,是春节前传统的扫房日,那天张天骏上完钢琴课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妈妈站在凳子上用吸尘器打扫墙上的灰尘,奶奶站在另一个凳子上往两米多高的柜子里放东西,地上还放着茶叶、酒等过节用的物品,每放一样东西奶奶都要上下一次,既累人又费时间,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可能从凳子上掉下来。他赶紧放下书包上前帮奶奶递东西,一边干活儿一边想,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奶奶干危险的活儿呢?比如借助柜子上的立柱或其他一些可以固定的柱体,把东西从地面送到奶奶很容易拿到的地方?不仅省去了奶奶上下往返的力气,还可以减少上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张天骏一边用手递东西,一边脑子飞快地转着,突然灵光一闪:可不可以用自己在科技馆学到的单片机知识制造一个机器人,来帮助人干活呢?想到这儿,脑子里的问号一个一个接踵而至,怎样才能使机器人独立地将物品送到高处?机器人该如何往上爬呢?

  拓宽思维着手实施研制

  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周六,张天骏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东城区科技馆上单片机课。老师下课的话音刚落,张天骏就跑到指导教师高凯面前,把自己憋了一个寒假的设想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股脑儿说了出来。高老师听罢,拍拍张天骏的头说:“想法不错挺有新意的,就按你的想法试试吧。但是你的思路要再扩展一些,设计一个可以依托像电线杆一样的柱体、架子或大树一类的东西,从地上攀爬到高处的机器人,使这个创意有更广泛的用途,比如在救灾、户外高空作业等方面替代人们去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高老师还让一个同班同学当他的帮手。于是,张天骏的高端项目开始实施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