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专访:6位老少先队员与红领巾的故事

编辑:Emer | 出处: 妈妈网

  我最爱的还是“孩子王”的美称

  “哗,好酷!”到过我办公室的人,都会对这一道独特的“景观”,情不自禁惊叫起来。颇大的办公室,竟没有摆放一点儿奖品、纪念品和装饰品,唯一的“饰物”是长年张挂在墙上的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领巾。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在红领巾上,像一束耀眼的火苗在闪动,特别惹人注目。

  好奇的人们问我:为什么对红领巾情有独钟?是的,他们的好奇一点儿也不奇怪。一个副厅级领导干部、一级作家的办公室,为什么挂着一条红领巾?再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你一个花甲老人还对红领巾依恋不舍,人家不奇怪才怪呢!实话实说,红领巾是我心中永不消失的朝霞。44年过去了,我依然对它一往情深!

  1964年夏天,刚满20岁的我从广州一师毕业,分配到越秀区学校。初生牛犊不畏虎,既然领导信任我,我也不避深浅当了起来,每周上24节体育课,还兼任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在我的眼里,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每一个队员都是可塑之材。记得我曾开展过“我们都是好伙伴,阳光下一起成长”的活动,旨在教育队员都伸出友爱的手,帮助一些后进的队员,大家一起进步。

  一天,一位中队辅导员老师怒气冲冲地把一个队员带到我面前说:“这个学生交给你了,我没办法教了,牛精(野蛮)不讲理,整天打架,天天教也教不好,打伤了同学,家长来告状。”

  我还记得这个队员姓彭,脾气特闹,大家叫他“牛精彭”,是学校出了名的“打架大王”。我在与他谈话中,了解到他大家的真实原因,多缘于打抱不平。每次打架前,他总是先摘下红领巾往裤袋里一塞,然后在开战。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不能给红领巾丢脸!”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他的中队辅导员老师,还向她面授机宜。后来在中队主题活动中,辅导员老师说:“小彭虽然爱打架,但很多时候是打抱不平才拔拳相助,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不对。”接着老师自我批评说:“过去我没有做具体分析,总是看到打架就批评小彭不对,看来老师也要正确看待小彭。再说,小彭其实是很爱红领巾的,他一打架就摘下红领巾,为的是不让别人说红领巾的坏话。但是要想真的不给红领巾丢脸,就要收起自己的拳头,不要整天打架……”从此以后,小彭有了很大的转变。有时忍不住想打架了,就一拳一拳打在书包上出口气。

  打那以后,他们中队再没有一个队员掉队,后来还被评为“五好”中队呢!此后,“不让一个红领巾掉队”成为全校每个中队的响亮口号,互帮互爱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1981年我调到广东省作家协会《少年文艺报》工作。此后,我从文学艺术和少先队文化的角度来和红领巾交朋友。

  我编写和创作少先队员喜欢的诗歌、故事、小说、通话,给他们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用先进的少先队文化,滋润着红领巾的心田。我还写了大量校园朗诵诗,供队员们在队活动中表演。谁料,这么一来竞成品牌,人气鼎沸,欲罢不能。直到现在我还在写,小也写了20多年了。

  至今我年过花甲,头上有许多头衔:书记、主任、专家、学者、作家、诗人、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但我最爱的还是“孩子王”的美称。

  我说过:即使有一天/无情岁月把我头上染成一片霜雪/我仍然挽着少年青春的臂膀/穿行在艺术的殿堂。我还说过:当我鬓边花白如霜时/我仍然天天歌唱朝霞/天天歌唱我心中的红领巾。

  红领巾——我心中永不消失的朝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