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波及中国市场,质检部门披露多家奶企销售的奶粉存在被污染风险。其中,多美滋进口自恒天然的肉毒杆菌涉事问题乳粉共计208.55吨,其中105.45吨已制成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吨以及幼儿配方乳粉成品62.434吨。
据悉,多美滋已于8月8日基本完成涉事奶粉的召回工作。然而,自始至终多美滋未谈及毒奶粉若造成消费者损失,该如何赔偿的问题。除此之外,多美滋用105吨乳粉原料何以制成726吨成品奶粉,其奶粉添加比例也遭到质疑。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多美滋对外事务部人士,记者按照对方要求发送电子邮件,此后记者又多次拨打上述人士电话却无人接听。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复。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企业避谈赔偿,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缺失肉毒杆菌相关认定标准;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不愿意主动提出赔偿。
奶企避谈赔偿问题 律师称索赔理所当然
据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报道,浙江的潘女士,自孩子去年9月出生后,除去五个月的母乳喂养,之后便给孩子喂食多美滋奶粉。当时喝的正是2阶段的多美滋奶粉。近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出现湿疹、腹泻、呕吐、小便无力现象,看到多美滋涉毒新闻后,潘女士怀疑自己孩子近一段时间的异常可能与多美滋有关。
潘女士曾带着宝宝来到省儿童医院,医生虽然告诉潘女士肉毒杆菌是神经性的,所以宝宝若中毒则可能会出现面瘫,但医生并没有完全排除不是肉毒杆菌感染,这让潘女士仍然很不放心,“我买的很多奶粉,孩子吃完奶粉包装也就扔掉,谁会注意看生产批号”,潘女士说:“如果说他召回的奶粉我们吃掉了该怎么办,肯定是应该赔偿的”。
此后,该媒体记者曾将潘女士的情况反映给多美滋公司,但始终未得到对方回应。客服甚至推称没有看到相关投诉记录。有接受采访的消费者称,奶企针对涉毒奶粉进行赔偿是应该的,“消费者买奶粉,买的是放心,可涉毒奶企伤害了消费者的信心,这个赔偿是很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