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用最好手机 每月近千元网购

编辑:南岭雪 | 出处: 网易


  不过,在文化消费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务实,往往选择消费成本低的项目,多以简朴型或无偿消费为主,从这个侧面表现了农民工以生计为中心的消费观和文化生活的贫乏。“出去吃饭我们多选择比较实惠的团购,唱歌则多选择免费的夜场,省钱。”小李说。当问及“你日常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88.29%的受访者回答是“满足基本需求”。对调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消费倾向仍然偏低。“我每月的收入大部分都花在衣食住行上了,基本上没有闲钱干别的了。”新生代农民工小郑说。

  分析

  他们更想通过消费来融入城市

  “你这个包挺好看的,什么牌子的?”、“你知道哪儿的西餐好吃吗?”、“你这个手机新款的吧?什么牌子的?”、“你去北京了!哪儿好玩呀?”……采访过程中,这是最常见的新生代农民工和他们的服务对象也就是城里人之间的对话,了解清楚之后,他们一般会很向往地跟着一句“有机会我也去看看”。他们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城里人的生活和消费,并希望和城里人一样。

  “现在,在老家挣的也不少,我们进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来自山东的小吕告诉记者,在他决定出来打工前,这是父母一再和他强调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项调查发现,92.6%的城市农民工在消费上主张“生活上越俭越好,能剩则剩,多存少花” ,他们进城赚钱的主要目的是寄钱回家。而新生代农民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契机。他们不但在城市挣钱,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享受城市中的现代文明,也更希望在城市中寻求自我发展和立足城市的机会,变成真正的城里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目前,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1%左右。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丧失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比如16至20岁农民工中,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仅为4%,21至30岁农民工中,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仅为6.2%。四分之三的新农民工从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愿意选择较为轻松的职业,更注重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更强。他们的权益诉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经济上的获得,同时对稳定的居住场所、享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也有较高的需求。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明显不同。

  他们中绝大多数的童年虽谈不上富裕,但也很少有父辈们经历过的饥荒和贫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几乎不懂农业生产,“上学时家长怕耽误学习,都不让下地干活。不上学了就出来打工,更没有机会下地干活了。”小刚说有一年收秋时想回老家帮忙,结果发现什么忙都帮不上,地都浇不了。从这一点来说,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几乎与城市人一样,都是典型的“农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