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就像一口破锅
编辑:chenglian
监护支持是框架之本
“发达国家在儿童保护机制上已有充足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张文娟表示,具体而言,一套儿童福利保护机制,应该包括对高风险家庭的动态监测机制,对侵犯儿童权利行为的发现举报机制,举报后的回应机制,即对侵权人的处理,对儿童的临时安置和长期安排。
但她同时强调,现在最关键是把框架搭好,我们现在不是要确认这些措施,或是盲目地推进,是现有的福利措施怎么样能用到儿童福利上,我们要看到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框架就是要有监护支持,除了做其该做的,政府还要有监督,即如何让孩子的父母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权益。“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监护支持,针对家庭的核心福利,面向所有家庭的医疗保障、义务教育、儿童最低生活保障、孕产期、托幼服务、学前教育等方面。”张文娟说。
监护为什么那么重要?张文娟分析说,监护决定了儿童照料,尤其是在家庭中的质量,这也决定了其未来的社会角色。而且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监护的制度安排能够保障儿童在家庭中的最大利益,包括其健康成长的重要。
“监护制度设计的质量决定了儿童福利制度设计与运行质量。”张文娟认为如果监护本身出了问题,没有一个外部的支持和干预机制,这个孩子就会绝望。“监护出了问题的孩子,肯定是最困境的孩子。因为监护是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普通的公民慈善无法帮助到他们。”
但遗憾的是,对监护人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必须承担什么样的监护责任,我们的法律却缺乏细则,“悲剧一出,我们总是辩论这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社会的责任,还是家长的责任,没有法律细则就辩不明白。”张文娟说。
张文娟著有《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研究》,这是一本系统梳理、研究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机制的专著,在研究中,她更愿意把类似毕节、兰考等地的儿童悲剧事件放到法律的框架内思考。她认为,在法律上界定清楚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应该负有的责任,是理清权责之辩的基础。
“比如说,邻居家的孩子脱离监护人单独行动多长时间我该报警?报警后怎么查证认定?认定后监护人怎么处罚?”张文娟说,这些最需要细则的地方,在我国的法律中是最粗线条的,“没有处罚细则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像一部道德宣言。”
张文娟认为,这不是在实践中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在政府、社会和监护人之间划分责任,明确对青少年的优先保护在哪些具体的方面,有什么样具体的政策和条件设置。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她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成长,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她的名字是今天。’我非常喜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斯特拉尔的这句话。为了儿童,我们真的不能再等了。”张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