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等减肥药被指疗效基本靠吹
编辑:chenglian | 出处: 网易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SFDA南方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数据,2009年国内减肥药(处方药类)市场规模为10.9亿元,而曲美单品种销售额达到8.97亿元,年均市场占有率达76.3%。
而这一点从太极集团公开的资料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上市10年内,曲美共带来50亿元的销售收入,最高年销售额达4亿元。即便是在退市当年的前半年内,以“曲美”为代表的胶囊制剂仅用1515万元成本就换回1.23亿元的收入,利润率高达87.64%,属于绝对的明星产品。
盛极而衰的转折发生在2010年。
由于长期使用中枢类减肥药会引起心脏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害报告不断增多,欧盟、美国先后宣布了盐酸西布曲明的退市,当年10月,中国药监局也最终宣布了对曲美等代表品种的下架。
“学术界对于药物减肥一直比较谨慎,医生们一般不太会主动给患者开这类药物,即便是确实需要,药物也一定只是辅助性作用,”国家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就这一问题曾向本报表示,“国际上先后一共批准了6个减肥药,现在5个都因为安全性问题被停掉了。”
唯一幸存的就是“奥利司他”。
与曲美作用于中枢神经以抑制食欲的机理不同,外周减肥药奥利司他通过阻止食物中的脂肪水解,减少人体的热量摄入,一度成为临床医生公认的较为安全的减肥产品。
“奥利司他在大城市的白领人群中卖得特别好,虽然当时卖不过曲美,但是市场也一直很稳定。”上述分销商告诉本报。
作为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的减肥药物,奥利司他(中国商品名“赛尼可”)上市后每年为罗氏药业带来亿元的销售额,到目前为止,全球累计销售超过50亿瑞士法郎。
数字显示,罗氏每年在全球推广赛尼可的费用超过了3亿美元;在中国,赛尼可市场推广费用的50%以上用在了医院方面,形式主要是开学术会议和建立肥胖门诊。
但2010年,曲美退市本应腾出的市场空间并没有给赛尼可带来太久的欢乐,一纸安全通告将赛尼可同样推入了市场的下行周期。
2011年3月4日,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关注奥利司他安全性问题”的告示:宣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发现有关奥利司他的病例报告120余例,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便秘、腹痛、腹泻、头晕、月经紊乱、皮疹等,以及一些罕见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