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不用毒农药的蔬果普通人吃不起

编辑:南岭雪 | 出处: 网易

  在接到农药厂家负责人电话表示“可能还有存货”后,记者随即在临沂市农业信息网的“质量监督”板块看到,有关市内各辖区对于农药市场监管的工作与行动一直紧锣密鼓。其中,5月10日的一则信息是:“苍山县积极开展禁限用农药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逆着潮流种菜,太难了。如果都不用药,也不现实,要是菜价都像我这么高,普通老百姓吃什么?十几块钱一斤的菜,他们怎么吃得起?"周江宁说即使是在超市开了绿色柜台,他也不敢扩大规模,因为销售市场就那么大。

  不用毒农药的蔬果普通人吃不起

  别处卖8元一斤的草莓,这里卖到20元才能收回成本批发市场的菜贩不敢进货,只能引高消费群开私车进大棚现买现卖

  在苍山县,并非所有菜农都使用禁药。一度也投身于农药大军中的周江宁在五年前做出决定,弃用高毒农药,改用低残留药品种绿色蔬菜。五年之后,虽然自己的绿色大棚办得顺风顺水,但他却感叹自己的种植模式无法推广,规模也得不到更大的扩张——他的菜价太高了。

  人工成本大幅提升

  2007年,周江宁贷款在县城边缘承包了30亩农田,全部种了大棚。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专门去日本呆了一个月。回到苍山,周江宁聘请了几个当地的劳力,开始一套绿色种植模式。

  首要的标准就是摒弃用了多年的剧毒禁药,不只是甲拌磷等高效药物,即使是一些不在国家禁药名单之列,但是残留较高的高毒农药,周江宁也坚决不用。根据自己种植的黄瓜、西瓜、西红柿等作物的需求,他选择了一批低毒无残留的低效农药,甚至在某些作物上干脆不用农药。

  选择这些药品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人工成本的大大提高。平时的一亩黄瓜,按规律用过几次高毒农药后基本虫子可以绝迹,而周江宁的种植大棚里却需要按时进行人工除虫。一天除虫不及时,一批蔬菜就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另外,低效农药需要多次喷洒,并且为了确保无残留,间隔时间及数量控制均要有严格的人工把关。为此,周江宁不得不加大聘用的工人数量,“一年的人工成本最低也要在20万块以上”。

  太贵了菜贩不敢要

  即使是在人工成本上不断投入,仍然避免不了虫害的蔬菜产量依然无法和使用高度农药的田地相比,相同面积的田地,周江宁大棚的产量最多只能到普通田地的三分之二。而在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之后,想要盈利,周江宁唯一的办法是,出售时菜价远高于普通田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