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校组织学生高考前拜“文曲星” 引争议

编辑:chenglian | 出处: 腾讯


  “拜星”求个心理安慰

  一些老师和家长对于祭拜“文曲星”活动另有看法。漯河二高赵老师认为,同学们去祭拜许慎,是一种文化信仰心理,可以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当然,重要的是将这种心理落实到行动上,通过更认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也有学生家长表达了乐观的态度。“俺闺女去拜了‘文曲星’后思想负担减轻不少,回家也愿意跟我们聊天倾诉。算是求个心理安慰,不拜的话万一考得不好回头还得后悔不是?”学生小苏的父亲这样认为。

  郑州大学(招生办)心理学教授葛操认为,此举可以适当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寄托。高考向来被看做中国最公正公平的考试,也是很多寒门学子得以鲤鱼跃龙门的助力,在诸多的教育方式下,害怕失败成为一种社会大众的心理共鸣。现在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为放松心情,调解情绪,考生在高考前去拜“文曲星”的祈福行为,每年都会在各地出现,人们早都漠然视之。每到高考时,祭拜“文曲星”就成了学子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教书育人要有正确导向

  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要给学子终身受用的正确价值导向,而不是功利之心。“拜星”带来的是更多批评的声音

  郑州大学教育系教授孙新成认为,高考临近,学校应该让学生调整好心态、查漏补缺、积蓄足够的能量迎战高考,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搞祭拜祈愿活动。拜“文曲星”许慎的举动,更像是学校临时“抱佛脚”,面对高考升学压力,学校更得补上正确引导这一课。对于中学来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集体组织学生烧香拜佛,与育人目标相去甚远。从这件事来看,是目前学校在功利化的办学目标之下,教育严重异化的表现。

  河南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林宪斋表示,对于拜“文曲星”,从正确引导学生方面,自己是不赞成的,这会让学生把努力的希望寄托在外界事物上。面对高考等重大考试时,学生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排解。

  微博上该事件也成为热门微话题。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家钟飙认为,从长期和学生的接触中,他感觉对于高考学子来说,现实世界的努力和心理上的慰藉在此时结合并不合适。学生视个人具体情况选择祭拜尚可理解,但校方带队大张旗鼓行事或会对一些孩子的心理产生相反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