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亦舒被质疑抛弃亲子 至今仍不联系

编辑:南岭雪 | 出处: 腾讯网

  内敛但才华横溢的穷书生,遇上主动美貌的才女,骤眼看来,倒有几分像亦舒笔下的爱情小说。蔡炎培回忆道,没多久二人已打得火热,后来,二人更在父母反对下“闪婚”,“在尖沙咀摆了一桌,请朋友吃顿饭”。翌年,亦舒怀孕生子,儿子取名边村。可惜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只维持了短短3年,两口子婚后常为钱银争执,性格刚烈的亦舒坚决求去,二人的独生子边村归蔡浩泉抚养。最初几年,亦舒仍会间歇探望,但随着蔡浩泉另娶,亦舒狂恋明星岳华,不愿再与前夫有任何瓜葛的她,干脆连亲生儿子也断绝来往,彻底将一段不愿记起的人生历史删除,作品只字不再提儿子。故此,除了部分老读者,很多人也以为她只有一个独生女儿。

  父母离婚后,蔡边村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度失业赋闲在家的蔡浩泉,后来找到一份在报馆上夜班的工作。为生活奔波,蔡边村自幼儿园开始,已交由祖母照顾日常生活,父子二人同住一屋却不常见,靠便条沟通,但感情却很好。蔡浩泉在自己的专栏,也不时提及与儿子的生活趣事;而蔡边村在父亲患癌期间,也回香港陪伴在侧,并在父亲病重时,拍下《老蔡的电影》纪念父亲。

  蔡边村当父亲后重新思索母子关系

  1989年,因为父亲而爱上画画的蔡边村,远赴德国读艺术,一留20年。数年前,与女友诞下女儿,初为人父的喜悦,令他重新思索一段早已淡出生命的母子关系。

  “44岁的我,去寻找已65岁的母亲,并不算太迟,因为,我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她”。曾经亲密,为何疏离?亲母在她的专栏不时流露对异父妹妹的爱溢之情,自己也是母亲所出,为何却像透明人?初为人父的蔡边村,反思与母亲由亲密到不相往来,满肚疑团。“写信给母亲也石沉大海”,他不明白,为何亲母连见自己一面也不愿意。面对人生憾事难以释怀,人到中年的他决定主动寻找答案。

  “最后一次见母亲,是11岁那年。那天母亲买了机械人给我,一起看了电影《007》”,这是纪录片《母亲节》的对白。在《母亲节》影片内,镜头对准他的面孔,他想象着与母亲“相认”的一刻。与蔡边村合作拍片并成为好友的创作人陈思宏说,拍纪录片之前,蔡并不知道生母是一位名人;纪录片拍完,母子两人依然未能如蔡边村想象的那样见面。“(纪录片)最后他在温哥华,非常意外地拍到了不回他信件的妈妈。那是个极大的巧合,却非常短暂。妈妈找到了。但亦舒依然是亦舒,那位曾是无数人崇拜的作家。她没有变成蔡边村的母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