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减灾所:在地震预警盲区方面比日本略好
编辑:chenglian | 出处: 网易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未发生之前所进行的预测和发布,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但在学界,比较主流的观点是,临震预报目前仍然是很大的难题,所以预警开始被高度重视起来。
据《西北地震学报》一份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为20秒,人员伤亡减少63%。
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减灾所迎来了他们的关键时刻。
2011 年4月25日13时5分45秒,减灾所的监视器发出警报,倒计时开始:“22、21……3、2、1”,地震警报响起。这次是汶川发生2.7级地震,“22 秒”是预警显示的地震到达成都的时间。后经四川省地震台网确认,地震发生在13时5分41秒,也就是说,从地震发生到发出警报只用了4秒钟。
这是他们第12次成功预警地震。王暾认为,这也是他的地震预警系统试验成功的标志性事件。
王暾坦承,他们学习了很多日本技术,也在一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跟日本比,互有高低。”他说。
王暾举例说,在地震预警盲区方面,他们目前比日本要略好一点。日本的地震预警盲区是30公里,而他们的则是25公里。所谓预警盲区,是指台站接收到地震信息,发出无线电预警信息时,地震横波已经抵达的区域。盲区半径越小,收到预警信息的人就越多。
王暾表示,他们的研究得到了多个部门的支持。四川省科技厅主抓的“一号工程”的项目之一,便有这个项目。
2013年3月,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项地震预警技术的多项核心技术世界领先。比如,预警发布时间平均为7秒,超过日本的9秒。已建成的地震预警台网,从2011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实现了2.7级以上地震无漏报、无明显误报等。
4月20日上午8时2分,在芦山地震发生后,该地震预警技术系统5秒后发出预警信息,其中提前到雅安主城区的预警时间为5秒,提前到成都市主城区的预警时间为28秒。
王暾说,在地震发生后12秒时,他们已经发布出6.4级的震级。
经历芦山地震的检验,四川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龚宇评价:“主震时效果很好,但级数误差有点大,如果能把地震中出现的问题很好地解决,可以推广使用。”
在王暾看来,芦山地震的检验,标志着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完成从试验到正式使用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