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落地,如何实现优生优育?

  科学育儿,做好“优育”

  这里所说的“优育”,指的是养育和教育两个层面。所谓养育,就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为最终目标,实施各种养育照护方法。比如进行身体锻炼,防治疾病,以及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提供全面且均衡的生命早期营养,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出生伊始,“母乳”是妈妈能给宝贝最好的礼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妈妈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6个月后添加辅食后进行部分母乳喂养至宝宝2岁及以上,使宝宝获得最好的营养供给基础。

  6个月后,可以尝试引入各种辅食,完成从全乳类喂养到以乳类食物为主、健康膳食为辅的模式转换,让宝宝的膳食营养摄入全面且均衡。

  此外,营养补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遵循“木桶理论”,补充“营养短板”。比如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又容易缺乏的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等。其中,在0-3岁儿童中,又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情况更为普遍,更严峻。

  与别的营养素不同,维生素AD存在胎儿期储备不足、膳食来源不足的问题,所以,宝宝出生后需要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对儿童多个系统的发育都很重要,一旦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孩子视觉和骨骼的发育,还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身高增长和脑发育也会受到影响,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也会增加。

  在我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及不足的比例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14岁以下儿童中有将近一半(47.98%)维生素A水平是不达标的,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率也超过了半数。

  因此,《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从我国国情出发,强调宝宝从出生起,应每天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制剂,也就是妈妈们熟悉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每天一粒坚持持续补充到3岁,为宝宝生命早期的营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一份长期的“健康投资”。

  最后,在小孩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们也要关注其体格发育和精神心理行为发育相关指标,在教育上扮演好“引导者”和“监护者”的角色,全面达到“优育”标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