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莲花:在您看来,中国和德国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什么区别?您觉得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是可以借鉴德国的?
枭帆:还是举例说明吧,因为我们的孩子刚刚经历了幼儿园,所以我们就还用幼儿园来讲吧,哈哈
微博上流传很广的有一个幼儿园的“德国秘密”:在德国,小孩一般3岁可上幼儿园,为期3年。这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其实这个不是秘密,这是德国幼儿园的基本职能,在幼儿园,孩子学得最多的是和他人相处,第一件事就是:“和人握手问好,并看着别人的眼睛带着微笑”!每天父母来接,孩子离开教室,也要和当班老师握手告别!如果你做的心不在焉,老师会要求你重新做,直到做好为止!(在这里,孩子被要求和每个见到的人打招呼,除了认识的,还有路上不认识的路人或其他公共场所所接触的人,例如面包房,餐厅,邮局等)
幼儿园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包括独立态度/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里有很多拼图,积木,小动物等成组成组的玩具,十分培养孩子们自己玩的能力,而且每套玩具要玩好(例如拼图你打散了你就得自己拼好!)强调做好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不允许孩子三心二意,看别人玩什么就自顾的去跟风去争抢!
同时学习合作:也是包括态度,意识和能力
混龄班级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们能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例如刚进来的小孩,有些还不到三岁,话还说不好!老师就会派一个学前班同学,例如童一,全程照顾这个不足三岁的小朋友,叫结对子!一段时间后更换对象!
小莲花:有没有跟先生因为教育问题产生分歧?这种时候,一般都是听谁的?
枭帆:分歧很多很多啊,夫妻养孩子,肯定都是常叮当,但我觉得有问题不可怕,只要能齐心协力的解决就行!
我老公比我大10岁,为人处事也好,生活习惯也好,加上德国的各种严谨古板教育,所以他更坚持些,或者说更执拗些!只要是涉嫌挑战他的家庭领导权的,涉嫌伤及他作为大家长的尊严或面子的,基本都是妈妈让步,他兢兢业业养家糊口,应该给足男家长的骄傲机会:)
俺有个江湖诨号是大侠,所以说这个瘦长的中国女人也不是省油灯,哈哈……遇到分歧大家就各抒己见,谁对听谁的,如果双方都觉得自己对,就听老公的,妈妈,她会选择暗渡陈仓,hoho!
小莲花:中国人常说“儿子穷养,女儿要富养”,儿女双全的您平时也会用这样的标准教育孩子吗?
枭帆:我们所说的穷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自己努力争取,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能勇往直前,不能把孩子扔在温室里,不能父母百依百顺或听之任之孩子挥霍和浪费!然后对女孩子要富养,是为了让小女生从小懂得各种鉴别,尤其不会被所谓的财富晃晕了头脑,从小让孩子生活在富足愉快的环境,小女生性情会比较平和,不容易急功近利!
其实这些特质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适用的,所以说男女生都需要穷养富养相结合,而不能形而上学,为了穷养就人为或故意的给孩子营造太多的物质匮乏环境,这样并不是真正健康正确的教育方式,一个孩子如果处处让他“穷得”捉襟见肘,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下意识不自信不快乐,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来讲,反而是恶性的伤害!
其实孩子很小就会观察思考和判断,父母及时正确的给孩子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得到很多良性的言传身教。穷养也好,富养也好,都不要刻意或夸大,不然要么是矫枉过正,要么是过犹不及,都将流于形式而违背原始初衷。
我们家两个孩子,是小兄妹,那么在所谓的日常成长中,我们只是更多的因为孩子的特点特性去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哥哥敏感执拗完美,那么我们就多锻炼他不要处处争第一,不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批评,对周围人包括对自己能更宽宏大量,哥哥攒钱买他喜欢的lego,我们会经常的施加援手,给他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或者提高他的一些报酬,而不是让孩子处心积虑的去收集每一个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