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会客厅】枭帆:我的德国老公和混血娃

编辑:linlin

  小莲花:您分享了很多德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对中国孩子的教育吻合度高吗?

  枭帆:首先我是一个中国妈妈,其实德国妈妈是出版社和市场强加的定语,我不管是在上海养孩子,还是窝到欧洲小镇养孩子,我个人觉得心理上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德国和上海大环境还是有很大差别,例如德国绝大部分人和单位都对孩子很友善,父母对孩子也相对平和,学校和社会给孩子施加的各种压力也相对合理,那么这中环境里的孩子也就会相对的来讲比较平和,乐观,愉悦,健康!

  再说说德国父母,其实人性都一样,德国也有各种各样的虎妈狼爸或者让孩子放任自流,但是德国整个社会风气,尤其德国南部的民风,比起我们的雄心壮志都显得超级朴素和平和:家长们希望孩子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和特点,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它而努力!

  德国大多数父母都比我们淡定:)

  小莲花:会不会有人质疑说国情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有所偏差?

  枭帆:国情也好,社会风气也好,对孩子的成长来讲,原本都不应该影响孩子的判断和选择,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很小就学会了观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判断。德国国情和中国国情的确有很多不同,但是我觉得健康孩子的标准,美好童年的标准,都应该是一致的!

  您可能说国内喜欢让孩子抢跑,而且学校也鼓励家长联合起来为孩子施压,德国每天只上半天课,大多家长不仅让孩子晚上一年学,还鼓励孩子养宠物,爬树林,天天混在大自然,这德国和中国的孩子太不一样了!

  还是想说,如果只看表象,是很不一样,但是大家如果稍微留心下,国内一个体制内教育出来的孩子,但结果是千差万别,有人刻苦读书上北大,有的孩子就是能坚持自我甚至敢踹了大学,很多家长慨叹大家都这样啊孩子苦啊有强就移民啊,但是有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和孩子站在一起对抗学校的山量海量作业,靠着家长们的努力为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保驾护航!

  当你改变不了大环境的高压时,你可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您在书中还强调了让孩子晚上一年学会让他更快乐,为什么晚上一年学会有这种效果?很多家长都恨不得孩子早上学,十八班武艺全学上,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原则上9月1日满6周岁的孩子都可以入学,但是德国父母大部分愿意孩子做好充足准备再去学校,例如有些小男生特别爱动,父母就会让孩子7岁入学,大部分冬天出生的孩子,都会选择过了6周岁生日再入小学!家长们都觉得孩子在学校能自主自信的学习很重要,年龄大小没人介意!

  孩子晚一年上学,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就是自动多了一年,儿童期越长,孩子将来的潜能发挥就更有空间,孩子晚上一年学,心理和各种发育都更适应学校的要求,从而能保证学习愉快顺畅,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

  早上学,早学习,德国鬼子我老公说: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缺少自信心的表现:)

  看到书中您说让孩子亲近自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很多家长觉得外面危险或是空气不好,都不让孩子走太远,您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调解吗?

  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管手管脚越多,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不反对或者不议论别人的做法,但是我想分享我自己养孩子的经历:记得童一8个月学会了爬,当时我们住在浦东锦绣路,窗外就是车水马龙,脏么?危险么?

  我自己有些心理洁癖,我光想想地上多少人走过,多少细菌病菌,多少狗屎和鸟粪,我自己已经觉得头晕了,但是很快我就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因为我看到了孩子那灿烂的笑脸,和爬行中的自信和愉悦,想明白了不就是回家给孩子换衣服洗澡嘛,这些如果算成本的话,我愿意投资!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父母只要坚持养个快乐健康孩子的大前提,那么就会减少很多心理障碍或者踌躇纠结,我们家长的出发点应该都是“陪孩子好好成长”吧,我觉得只要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事情那么就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执行!

  小莲花:您在作品中一直强调妈妈要充满创意,那怎样才算是充满创意?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充满创意?

  枭帆:我们平时提到创意就要眼睛睁大,感觉创意都是高难度高智商高不可测的点子,我一个孩子妈妈不就是养个孩子嘛,哪里会有什么创意!

  其实创意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分,只要是合适的,有意思的,孩子们买单的,就都是创意!

  例如天天骑自行车,你今天突然给孩子找了几个小伙伴组织他们骑车比赛,那这就是创意!例如大家都耗时耗资的带孩子外出舟车劳顿的旅行,但你选择带孩子住家门口的酒店在自己的城市里旅行,这也是创意!再例如,别的父母都是又打又骂如果孩子考得很糟糕,你却能对着孩子的卷子和他一起耐心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奖励孩子一个父子旅行,敲定了孩子以后每次都最少考80分的大合同,这也是创意!

  父母只要用心即可,陪孩子成长,任重而道远,父母不要焦躁,不要半途而废,不要三心二意,平和快乐去面对孩子成长的各种大小问题或者生长阵痛,那么我们就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成长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也是家长喜欢的样子,日常的言谈举止,耳濡目染,都是创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