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要以较小体重增长 保证胎儿良好发育

编辑:luxinhua | 出处: 新浪网

  不少女性怀孕后吃得太多,体内脂肪大量形成,体重暴增,有的孕妈妈临产前体重竟增长了五六十斤!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不但导致生育后肥胖,影响女性产后体型,而且增加孕妈妈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目前认为,孕前体型正常即不胖也不瘦的女性,整个孕期体重增长适宜范围是23~32斤。

  某孕妈妈怀孕才27周体重就长了35斤了,腰腹部脂肪极多。我告诉她节制饮食、多活动时,她很担心少吃会饿着宝宝。宝宝真的会挨饿吗?


控制饮食,胎儿会挨饿吗? 

  胎儿所需营养物质全部来自母亲血液

  在子宫内,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由脐带输送,脐带的血液则来源于胎盘。胎盘的结构非常复杂,内有两套血液循环。一套是与母亲血液循环系统相通,另外一套则与胎儿血液循环系统相连。两套血液循环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由母亲血液进入胎儿血液,而胎儿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则由胎儿血液进入母亲血液,并通过母亲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因此,胎儿所需营养物质全部来自母亲血液。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也就是说胎盘像一个功能强大的吸盘,把母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吸”给胎儿。这使得大部分营养物质在胎儿血液中的浓度都要高于母亲血液,比如,孕晚期胎儿血液中锌的浓度大约是母体的1.5倍。

  母亲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并非全部来自饮食

  母亲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血液运送营养物质到相应的器官组织利用或储存,比如把氨基酸(蛋白质)和葡萄糖运送到各个器官利用,把钙运送到骨骼储存等。此外,各器官之间还要交换或互相提供营养物质,这也是通过血液来输送的,比如肝脏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运送到大脑利用,把肝脏合成的脂肪运送到脂肪组织储存等。

  因此,血液中营养物质的来源非常复杂,一部分来自饮食,另一部分则来自各器官之间的互相调配。而且,胎盘以及胎儿作为母体的一部分,总是优先得到其他各个器官的支持。例如,如果母亲没有摄入充足的钙,那么骨骼中得钙将被动员出来,由血液运送到胎盘,并最终进入胎儿的骨骼,保证其发育;如果母亲未能按时进餐,血糖饮食来源告急,那么肝脏中储备的糖原将分解为葡萄糖,由血液运送到胎盘,供胎儿利用。

  吃得更多,胎儿不会得到更多

  胎儿直接利用的不是母亲吃进去的食物,而是母亲的血液。血液只是营养物质的“运送车”,而不是“储存器”,所以即使母亲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也不会储存在血液中,而是会储存在其他器官组织。假如母亲摄入过多食物,消化吸收后都变成脂肪,并储存于全身各处的脂肪组织,这对胎儿有益吗?答案是否定的。母亲长再多脂肪,对宝宝也毫无帮助。

  当我劝一些孕妈妈不要吃那么多,否则对自身健康很不利时,有的孕妈妈表示“只要对孩子好,我自己身体无所谓”。言外之意是,只要孩子能得到更多营养物质,自身健康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这种想法非常荒谬!首先,孩子不会得到更多营养;其次,如果母亲身体不好,孩子怎么会好呢?

  另一方面,即使母亲少吃一点,也不意味着胎儿会挨饿。如果饮食中营养物质有小小的欠缺,那么母亲各个器官组织储存的营养物质会动员出来,优先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所以,那种认为母亲少吃一口胎儿就会营养不足的担心,纯属杞人忧天。

  当然,如果母亲进食明显不足或食谱搭配不合理,的确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如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而且无法由母体储备来弥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