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情况讲完时,志愿者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小女孩的形象--安娜,这可以引起志愿者的注意。然后屏幕上就会将问题逐字呈现出来。当动词“找”出现时,屏幕的左右上角将分别出现盒子和篮子。
安娜会在哪里找洋娃娃?
当盒子和篮子出现时,事先准备好的摄像机会开始记录志愿者的眼动轨迹。所有目光停留时间超过100毫秒的点都会被记录下来。
在出现情况一时,46名志愿者中的19名,第一反应是注视安娜放东西的篮子,而不是物品实际所在的盒子,表明这19个人在对他人的想法做出推测时,更多的是考虑他人所处的情境与接触的信息。在这19名中,有13名是双语者,经过统计分析证明这种差异是显著的。
Dr.M插句嘴:看到这里,想必各位妈妈都一头雾水了,为什么说注视篮子的人考虑的是他人所处的情景呢?我们再认真看看情况一,安娜把洋娃娃放在篮子里就回家了。作为安娜,她不会知道自己的洋娃娃被利萨挪到了盒子里。因此,安娜会在篮子里找洋娃娃!
虽然最后回答的时候情况一的问题时,能准确说出“篮子”的人不只19人,但是眼神已经出卖了这些人的心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答案的仅有19人。这个实验表明,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的人,在对他人进行理解时,不太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偏差”。也就是说,学外语的人能够更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