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事业单位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发放情况介绍

为保障女性生育期间权益,国家设立生育保险制度,由用人单位缴纳费用。女性生育期间不仅可享受生育假期,还能获得产假工资。有人询问事业单位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产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明确: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所在单位应根据医务部门证明给予一定时间产假。符合这些产假规定的女职工,应享受工资待遇,且任何单位不得以产假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与事业单位产假工资发放差异

企业女职工

企业方面,若单位为女职工缴纳了生育保险,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未缴纳生育保险的企业,则由企业支付工资,这里指的是基本工资。其他附加工资因企业经营状况和规定不同,是否计发由企业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

根据《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计发问题的通知》(1994年2月24日),女职工在国家规定产假期间,工资按以下各项之和计发:

  • 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度的人员:本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
  • 机关技术工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
  • 机关普通工人:本人岗位工资与按国家比例计算的奖金。
  • 事业单位职工:本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体育运动员为本人体育基础津贴与成绩津贴)。

权益维护

产假及产假工资是女职工生育期间应享受的权益,若用人单位未按国家规定给予,女职工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不同性质单位对女职工产假工资发放规定不同,女职工应清楚自身权益并合理维护。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