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后出血是怎么回事

女性月经后出血是怎么回事

月经后出血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月经后出血的基本情况

月经期女性身体排出毒素是正常生理现象,月经停止后出血通常也会停止。若月经后仍出血,可能不正常,但也可能是排卵期出血。下面详细介绍月经后出血的相关情况。

排卵期出血的情况

很多女性遇到排卵期出血会恐慌。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第12 - 14天为排卵日,此时卵泡破裂,雌激素起伏变化,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红细胞渗出血管,造成阴道少量流血,即排卵期出血。

判断方法

非月经期出血时,要先确定是否为排卵期出血。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出血与体温的关系来明确,以免误以为是排卵期出血而忽视其他疾病早期诊治。

治疗建议

排卵期出血一般量少、时间短,可不治疗。若出血量较多,可服用止血药控制。同时,可能伴有下腹疼痛不适,这可能是排卵时盆腔内有浆膜性、血性渗出或少量血液积聚所致,一般无需处理。如疼痛剧烈且不缓解,需请医生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非经期出血注意事项

  1. 出血时间很关键,排卵期偶尔出血一般问题不大,要留意是否连续数月发生。
  2. 若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后,且伴有下腹部轻微疼痛,应进行妇科检查,判断是否有卵巢内分泌失调或其他疾病。
  3. 若出血时间无规律,情况较严重,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是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子宫颈内细胞发育不正常甚至宫颈癌。

最易延误治疗的是淋漓不尽的少量出血,常因不被重视和不好意思就医而延误疾病早期诊断。由于出血原因众多,所以要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总之,女性月经后出血情况需仔细辨别,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