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解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引发的疾病。现实中,很多人“闻乙肝色变”,对乙肝患者避之不及,实则是不了解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并非简单肢体接触如握手就会感染。了解乙肝传播途径,既能做好防护,也能给予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多关怀。

传播途径

  •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水平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中。
  • 医源性传染:在医院检查治疗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且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可引起感染,如手术器械、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 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可引发输血后乙型肝炎。
  • 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生活中皮肤黏膜受损,就有被感染的可能。
  • 性传播:乙肝患者可通过性传染,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接吻时若口唇黏膜破损也有传播可能。家庭中夫妻一方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并做好预防措施。
  • 父婴传播:孩子出生后,因对乙肝病毒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多发生在年龄小、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需引起注意。

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乙肝,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乙肝的传播。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