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相关知识介绍

扁平足定义

扁平足指正常足弓低平或缺失,也称为足弓塌陷。需注意平足不等于平足症,并非所有平足都需治疗,平足者合并疼痛等症状时才称为平足症,可能需要治疗。

形成原因

  • 先天性因素。
  • 脚底软组织劳损或双脚缺乏锻炼,致使肌肉和肌腱力量发育不足,造成足骨畸形。
  • 小朋友过胖或过早学走路,使未发育好的足弓负荷过大,长期受压。
  • 长时间穿旅游鞋。

诊断情况

  • 儿童扁平足一般4岁左右可诊断,4岁前宝宝足弓被厚脂肪层覆盖,常出现假扁平足现象。
  • 4岁后儿童足弓慢慢形成,但足部发育未完全成熟,易出现扁平足,程度各异。
  • 6岁时出现明显足弓塌陷,可考虑为扁平足。

症状表现

扁平足小朋友走路呈内八字状,脚趾朝外,脚跟易受伤,鞋跟外侧与鞋底内侧易磨损。

治疗与预防

治疗

  • 非手术疗法:足垫较常用,可缓解疼痛、支撑足弓、改善脱位关节位置;穿硬底鞋可有力支撑足底,摇椅底鞋可减少行走时足踝部应力,但足垫等矫形器不能完全纠正距骨异常位置和恢复正常足弓。
  • 手术治疗:畸形严重且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可根据病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
  • 功能锻炼:进行足内、外在肌的功能锻炼,如足跖行走、跖屈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

预防

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避免过长时间站立。

简单诊断方法

光脚从湿地板走到干地板,通过脚印判断是否为平足。

特殊情况说明

自然扁平足通常到6岁时消失,幼儿骨和关节可变形时无需担忧和治疗;宝宝扁平足明显时,可让其练习用脚尖或脚外侧走路,无法矫正则去医院骨科矫治。

了解扁平足的定义、成因、诊断、症状及治疗预防方法,有助于家长及时关注孩子足部健康并采取相应措施。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