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及应对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宝宝出生后常见的现象,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了解两者的区别对于家长及时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以下从外形、时间、程度及治疗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两者的区别及应对措施。

1. 外形上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新生儿生理现象,几乎每个新生儿都会经历。其特点是皮肤呈浅黄色,而非橘黄色,眼白微微发黄,口腔黏膜轻微泛黄,手心和脚心不受影响。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达到高峰,10天内逐渐消退。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则表现为皮肤呈深橙黄色,黄疸范围遍及全身,且可能伴随精神萎靡、持续哭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核黄疸,损害宝宝的大脑功能,需高度重视。

2. 出现时间的差异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3天左右出现,有时可能在第2天或第5天才开始显现。黄疸的程度在第2~3天最为明显。

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就出现黄疸,且黄疸首先出现在巩膜和面部,则提示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3. 黄疸程度的判断

生理性黄疸: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判断。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值通常不超过12mg%,早产儿不超过15mg%。黄疸的扩散顺序为巩膜、面部、颈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进展迅速,黄疸从面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甚至手足心均被黄染,提示血清胆红素值可能超过12mg%,需立即干预。

4. 治疗方法的不同

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家长可以通过多喂宝宝温开水或葡萄糖水来帮助利尿,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病理性黄疸:通常采用光疗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促进胆红素转化为可排出的物质。如果光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换血治疗。若黄疸由胆道闭锁引起,则需通过手术解决。

总结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现象,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可能对宝宝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及时干预。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