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孩子与多动症孩子的区别
好动的孩子在安静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时能静下心来;而多动症孩子不分场合环境地多动,即便在安静环境也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时也扭来扭去。
多动症的症状
- 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计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且事后不吸取教训。
- 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困难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取决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轻重程度,智力中下的严重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能出现,智力较高、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出现。
- 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约半数患儿有神经系统软体征,如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有视觉 - 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多动症的原因
- 遗传因素:家系和双生子研究显示遗传是导致多动症的重要原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多动症是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 脑器质性因素:母亲孕期感染、接触有毒物质、营养不良、吸烟、饮酒、宫内窘迫、非正常分娩、低出生体重儿以及生后1 - 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外伤,均可能致儿童神经发育异常,增加患多动症风险。
- 中枢神经递质异常:神经生化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多巴胺功能不足、5 - 羟色胺功能过高或相对不足,这些神经递质可激活大脑皮层或强化社会行为,推测病因可能是神经递质失调导致的行为障碍。
- 社会心理因素:不良家庭和社会环境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风险。儿童生活在不和睦家庭,精神常处紧张、压抑等状态,易出现冲动多动等行为问题或加重症状。不当教育方式如简单粗暴、过度放任或保护也是危险因素。
- 其他因素:研究发现儿童过多食入含铅食物,体内血铅水平过高可能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关,可能是潜在病因。
多动症的治疗
应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仪器治疗、心理治疗、调整教育环境(家庭、学校)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儿情况,助其健康成长。
结论:了解多动症的区别、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干预多动症,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