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溺水症状多久出现

干性溺水症状多久出现

干性溺水与二次淹溺:家长需警惕的隐形风险

近日,一则关于一名男孩在游泳后因“干性溺水”而不幸去世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虽然发生在国外,但它提醒我们,干性溺水和二次淹溺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潜在危险,尤其对于儿童和游泳初学者而言。

什么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是指由于喉头痉挛导致呼吸道梗阻,从而引发窒息甚至死亡的情况。其特点是肺内没有或仅有少量水分,但由于喉头痉挛可能引发心脏反射性停搏,或者因窒息和心肌缺氧导致心脏停搏。

干性溺水的主要症状包括:

  • 口唇发干
  • 呼吸困难
  • 颜面肿胀
  • 嗜睡、倦怠
  • 严重时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

什么是二次淹溺?

二次淹溺是指溺水者在被施救上岸后,尽管肺内仅吸入少量水分,且早期表现正常(如意识、呼吸、氧合、循环无明显异常),但在随后的数小时甚至72小时内可能出现严重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这是一种溺水后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

目前,二次淹溺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认为可能与水进入肺内后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干性溺水和二次淹溺的高危人群

干性溺水和二次淹溺多见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儿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呛水进入肺部,虽然初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随着时间推移,肺功能可能逐渐受损。

家长需警惕的症状

如果孩子在游泳后出现以下症状,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 乏力
  • 嗓子痛
  • 咳嗽
  • 呼吸困难
  • 严重时可能出现口吐白沫等危急情况

如何预防干性溺水和二次淹溺?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在孩子游泳时,家长需全程陪同并密切关注。
  • 教孩子正确的游泳和呼吸技巧,减少呛水的可能性。
  • 游泳后,观察孩子的状态,特别是是否出现上述症状。
  • 如果发现异常,立即送医并说明孩子可能呛水的情况。

总结

干性溺水和二次淹溺是游泳后可能发生的隐形危险,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行动,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