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体重标准

婴儿体重标准

婴儿体重标准相关知识

一、婴儿体重的生长规律

了解婴儿发育水平常需借助身高、体重等数据,其中体重标准有计算公式。医师将宝宝体重增加情况分为增加很快、增加很慢、中度增加三类。

体重计算公式:出生体重 + 6 x 0.7+(月龄 - 6) x 0.5 ,不过此情况因人而异。一般出生时体重约 3 公斤,5 - 6 个月大时约 6 公斤,为出生时 2 倍,但出生时体重较大的宝宝,5 - 6 个月大时体重增加可能不易到 2 倍。

各阶段体重增长情况:出生至二个月平均每月约增加 0.5 公斤,10 - 12 个月每月约增加 0.3 公斤,2 岁后每月约增加 0.2 公斤。小儿体重、身长增长非直线上升,有时快有时慢属生理现象。

儿童保健专家建议:小儿出生后的 2、4、6、9、12 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 - 3 岁,每隔半年称 1 次;3 - 7 岁每年称 1 次。将结果标在生长图上,描成体重曲线,若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生长速度正常;若平坦或向下,生长缓慢,需找原因。

参考数据:正常足月宝宝出生时体重为 2500 - 3999 克。最初 3 个月,每周增长 180 - 200 克,4 - 6 个月时每周增长 150 - 180 克,6 - 9 个月时每周增长 90 - 120 克,9 - 12 个月时每周增长 60 - 90 克。6 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 2 倍,1 岁时约 3 倍,2 岁时约 4 倍,3 岁时约 4.6 倍。出生第二年平均增长 2500 - 3000 克,2 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 2000 克左右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6 个月以内体重 = 出生体重 + 月龄×600 克;7 - 12 个月体重 = 出生体重 + 月龄×500 克;2 - 7 岁体重 = 年龄×2 + 8000 克。

二、影响婴儿体重的因素

  1. 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 30 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 31 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 孕周:胎儿在母体时间太短或太长,均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孕 35 至 39 周,体重随孕周增加明显增加;孕 40 周至 43 周,体重增加较慢;孕 44 周后,体重下降。
  3. 胎次及多胎:第二胎至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较低。
  4. 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或感染病毒等微生物,会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低。
  5. 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使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6. 胎儿性别:女性新生儿低于男性 110 克。
  7. 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造成营养缺乏,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如部分孕妇怕身材走样、留妊娠纹或怕不适而节食,造成胎儿发育不良和妊娠贫血等问题。

三、婴儿体重的计算标准

计算公式:1 - 6 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 = 标准体重(kg);7 - 12 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 = 标准体重(kg);1 岁以上:8 + 年龄×2 = 标准体重(kg)。

由于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体差异、时间、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难以用恒定值表示,一般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以内为正常值,超过这一范围为异常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各国标准不同,我国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曾对 15 岁以内儿童体重值做过规范化研究。

结论:家里有婴儿的父母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宝宝体重是否正常,若不正常需积极寻找原因并调理。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暂无明确权威站点可提供,建议参考专业医学书籍及正规医疗机构发布的信息。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