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乙脑疫苗接种及其可能的不良反应详解

接种疫苗是每个宝宝出生后的一项重要健康保护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多种疾病,还与未来的入学等事项息息相关。然而,由于个体体质差异,部分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乙脑疫苗的相关信息及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什么是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有效措施。乙脑是一种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的传播途径

  •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感染源包括人类及多种动物(如家畜、家禽和鸟类)。
  •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乙脑疫苗的分类

根据对病毒的处理方式不同,乙脑疫苗可分为以下两种:

  • 乙脑灭活疫苗: 安全性较高,但免疫原性相对较弱。
  • 乙脑减毒活疫苗: 免疫原性较强,但安全性相对较低。

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

尽管乙脑疫苗总体安全,但少数接种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 全身反应

  • 发热:轻度(37—37.5℃)、中度(37.6—38.5℃)、重度(39℃以上)。
  • 其他症状: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 处理建议:多数反应会在24小时内消退,少数可能持续3天以上。若出现重度发热,可使用退烧药;如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2. 局部反应

  • 症状: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引发附近淋巴结或淋巴管发炎。
  • 硬结范围:轻度(直径小于2.5cm)、中度(2.5—5cm)、重度(超过5cm)。
  • 处理建议:局部红肿较重时可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每次约5分钟,早晚各一次;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破溃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抹紫药水。

注意事项

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接种后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此外,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宝宝的健康状况,避免因禁忌症导致不良反应。

结论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尽管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益处远远大于风险。家长应科学看待疫苗接种,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