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症状、治疗及预防指南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是一种由猫抓伤或咬伤引起的细菌感染,广泛分布于全球。根据统计,全球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已超过4万例,其中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且男女感染比例无显著差异。该病在温暖季节的发病率高于寒冷季节。
猫抓病的症状表现
1. 全身表现
- 典型原发损伤表现为直径2至6毫米的红斑性丘疹,表面可能结痂,偶见脓性。
- 在抓伤后2周内,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通常为单侧性,且位于抓伤同侧(如腋窝、上滑车、下颌下、颈部或腹股沟淋巴结)。
- 淋巴结初期较硬且柔软,后期可能出现波动感,甚至形成瘘管并流出液体。
- 患者还可能伴随发热、乏力、头痛、厌食等全身症状。
2. 眼部病变
- 表现为单侧滤泡性结膜炎,伴随同侧耳前或下颌淋巴结肿大,以及低热三联症。
- 主要症状包括结膜红肿、充血和分泌物增多。
- 此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但猫抓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 其他症状
- 眼腺综合征:表现为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脑病变、急性发作、神经视网膜炎、髓炎、下身麻痹、脑动脉炎等。
- 其他少见症状:如肝脾肉芽肿、红斑性结节、骨髓溶解损伤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猫抓病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
- 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
- 若出现急性脑病表现,应按照神经科常规进行处理。
2. 抗菌治疗
- 通过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5至7天。
- 此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局部伤口处理
4. 护理措施
- 患者无需隔离,但需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 对于高热或淋巴结肿痛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补充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并多饮水。
- 抓伤部位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预防猫抓病的建议
- 避免与陌生猫接触,尤其是流浪猫。
- 被猫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并使用消毒剂处理。
- 定期为家养猫进行体检和驱虫,减少感染风险。
猫抓病虽然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严重病例可能导致并发症,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是关键。
参考来源: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猫抓病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