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做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做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手术方法及治疗策略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儿童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手术治疗方法及相关治疗策略,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以下为常见症状:

  • 听力减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有感冒病史,随后听力逐渐下降,伴随自听增强。当头部位置改变(如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因积液移动,听力可能短暂改善。慢性病例起病隐匿,患者常无法明确发病时间。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呼唤声无反应、看电视时调高音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如果另一耳正常,家长可能长期未察觉。
  • 耳痛:急性患者可能伴有耳痛,但慢性病例耳痛症状通常不明显。
  • 耳内闭塞感:患者常感到耳内闭塞或闷胀,按压耳屏后症状可能暂时缓解。
  • 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耳鸣,表现为“噼啪”声或气过水声,尤其在头部运动、打哈欠或擤鼻时更为明显。

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是常见的干预手段,以下为主要的手术方法:

  1. 鼓膜穿刺术:通过穿刺鼓膜抽取积液,必要时可重复操作,并在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
  2. 鼓膜切开加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及胶耳病例。手术通过切开鼓膜并吸尽积液,在切口处放置通气管,以改善中耳通气,促进液体引流及咽鼓管功能修复。
  3.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ET):针对慢性咽鼓管功能紊乱的患者,BET是一项新兴技术。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已使许多患者受益。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进行BET手术,疏通咽鼓管以防止并发症。
  4. 其他相关手术:若患者伴有鼻咽或鼻部疾病,可考虑相关手术,如腺样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及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以改善整体病情。

治疗建议与注意事项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少听力损失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听力和行为变化,及时就医。

参考来源

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可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有效控制的疾病。了解症状和治疗方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