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7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7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为了帮助孕妈妈及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产后出血问题,本文将从定义、原因、预防与处理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什么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毫升,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毫升;如果出血量≥1000毫升,则称为严重产后出血。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保守措施(如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情况。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 子宫收缩乏力
  • 产道损伤
  • 胎盘因素
  • 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针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1. 子宫按摩或压迫法:通过经腹按摩或经腹经阴道联合按压,促使子宫恢复正常收缩状态,同时配合宫缩剂使用。
  2. 宫缩剂的应用:常用药物包括缩宫素、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等。
  3. 止血药物:当宫缩剂无效或出血与创伤相关时,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

二、针对产道损伤的处理

  1. 修复损伤: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查明损伤部位,缝合时注意恢复解剖结构,必要时可使用椎管内麻醉。
  2. 血肿处理:发现血肿时,可采取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碘伏纱条填塞压迫止血。
  3. 子宫体内翻:如发生子宫体内翻,可在麻醉后将内翻子宫体还纳,并静脉滴注缩宫素以维持宫缩。
  4. 子宫破裂:立即开腹进行手术修补或子宫切除术。

三、针对胎盘因素的处理

  1. 胎盘滞留伴出血:可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并加用强效宫缩剂。
  2. 胎盘残留:通过手或器械清理胎盘、胎膜残留,避免子宫穿孔。
  3. 胎盘植入:剖宫产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盆腔血管结扎、局部楔形切除等);阴道分娩可进行介入治疗或其他保守性手术。
  4. 凶险性前置胎盘:如保守治疗无效,应早期决定切除子宫以避免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1. 血小板输注: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75)×109/L且出血无法控制时,可输注血小板。
  2. 新鲜冰冻血浆: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常用剂量为10~15毫升/公斤体重。
  3. 冷沉淀:主要用于纠正纤维蛋白原缺乏,常用剂量为0.10~0.15单位/公斤体重。
  4. 纤维蛋白原:输入纤维蛋白原可提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剂量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总结

产后出血是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的关键。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