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原因、影响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妊娠期一种高危并发症,指孕妇在怀孕期间伴有心脏疾病。由于妊娠期间母体心血管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

妊娠期间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变化

1. 心排出量的变化

  • 妊娠第10-12周:心排出量开始升高。
  • 妊娠第20-24周:心排出量达到最高峰,比未妊娠时增加30%-40%。
  • 产后两周:心排出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2. 心率的变化

妊娠期心率较未妊娠妇女增加,接近足月时每分钟心跳可增加约10次,怀双胞胎时增加更多。

3. 血容量的变化

  • 妊娠第6-10周:血容量开始增加。
  • 妊娠第32-34周:血容量达到最高峰,比未妊娠时增加30%-50%。
  • 红细胞量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增长50%左右,导致“生理性贫血”。

4. 氧消耗量的增加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及母体循环、呼吸系统负担加重,妊娠期的氧消耗量逐渐增加,至分娩时达到高峰,比未妊娠时增长约20%。

5. 其他生理变化

  • 全身含水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 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腔静脉压升高,部分孕妇出现小腿及脚踝水肿。
  • 妊娠晚期,子宫增大使横隔抬高,心脏呈横位,右心室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风险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整个孕期及分娩后数周内,因心血管系统的额外负担,可能出现心功能恶化甚至心力衰竭。尤其是在分娩时,由于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大量血液涌向心脏,可能引发急性心衰。

如何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

  •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及妊娠进展。
  • 多学科协作:心脏病专科医生与产科医生共同制定管理方案。
  •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减少心脏负担。
  •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安全的心脏病药物。
  • 分娩方式选择:根据心脏功能评估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复杂且高危的妊娠并发症,需要全面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