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合群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合群的表现及影响
如今,很多小朋友存在不愿交朋友、尝试新事物的情况,不让别人接近,也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若这种习惯不及时改变,会给孩子未来的工作和成长带来极大困难,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会给生活带来烦恼,阻碍事业发展。
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合群的原因
- 家长“大灰狼”式话语影响:不少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会说“不要到处乱跑,小心捡垃圾的把你骗走”“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坏人”等,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其认为外界黑暗、坏人多,产生逃避或防备心理,导致胆小不自信。
- 家长过度保护: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过细,日常生活中不让孩子接触很多事情,孩子缺乏尝试和实践经验,变得胆小。即便孩子长大,这种过度保护仍持续,导致孩子胆小。
- 交往机会少:有些孩子除与父母长辈相处外,很少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玩耍,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逐渐怕见陌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说话。
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合群的解决办法
- 语言指导:当小伙伴发生争执,教会孩子说“请你把玩具借给我玩好吗?”“你玩完了给我玩一会儿行吗?”让孩子明白文明语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非“武力”争夺。
- 给予安全感:老师可多与孩子进行抱一抱、亲一亲、摸摸头等身体接触,通过亲昵行为给予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 避免不良思想灌输:不要给孩子灌输“别让人家欺负你哟”的思想,以免孩子防备其他小朋友,不利于融入集体生活。
- 鼓励交往:经常表扬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和平相处,在小区见到同龄孩子可让他们一起玩,使孩子在玩玩具过程中学会等待、分享与合作。
- 营造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与家中亲人平等交往,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教育孩子尊重亲人,家长也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互爱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合群性格。
综上所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性格养成影响很大,家长应给孩子树立榜样,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分享。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