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1984年制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为规范诊断与治疗,我国眼病学组于1984年参考国际标准,制定了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该标准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三期)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早期视网膜病变,症状较轻,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感。具体分为以下三期:

第一期: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

  • 表现: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数量较少。
  • 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通常没有特殊感觉。
  • 分级:(+)较少,易于数清;(++)较多,不易数清。

第二期:硬性渗出与出血点

  • 表现: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并伴有出血点。
  • 临床表现:轻微,患者可能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或“飞蚊”等现象。
  • 分级:(+)较少,易于数清;(++)较多,不易数清。

第三期:软性渗出与视力异常

  • 表现:出现白色“软性渗出”并伴有出血点。
  •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 分级:(+)较少,易于数清;(++)较多,不易数清。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三期)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病情较为严重的阶段,通常伴随新生血管生成和视网膜的进一步损伤。具体分为以下三期:

第四期:新生血管与玻璃体出血

  • 表现: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并伴有玻璃体出血。
  •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明显。

第五期:新生血管与纤维增生

  • 表现: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 临床表现:视力和视野均受到显著影响。

第六期:视网膜脱离

  • 表现: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伴随视网膜脱离。
  • 临床表现: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规范的分期标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