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到6岁幼儿敏感期及教养重点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敏感期并不了解。在敏感期内,孩子会表现出特定行为且不断重复,每度过一个敏感期,便会进入下一个。家长在孩子敏感期内应配合帮助其顺利度过。以下为您介绍1 - 6岁幼儿的敏感期及教养重点。
1 - 6岁幼儿敏感期
- 0 - 1岁宝宝:口腔敏感期 从出生到1岁左右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此阶段孩子通过口腔感知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总爱把小手放嘴里,抓到东西就用嘴尝,还吃得津津有味。
- 2岁:物权意识的敏感期 两岁多孩子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愿和别人分享。
- 2 - 4岁:秩序敏感期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秩序特别敏感,如东西的摆放位置、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做事的人员等。他们常要求事事依自己想法办,否则情绪会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例如门铃响后,若他觉得该自己开门,别人开了他就会哭闹,因为内在秩序感被打破。
- 3 - 6岁:性别敏感期 性别敏感期又称“俄狄浦斯期”,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可能会问父母两性问题;玩“过家家”时,男孩要做爸爸,女孩要做妈妈;男孩子站着尿尿,女孩子蹲着尿尿等。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 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会遵循自然成长法则,不断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 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出现时间不同,成人需以客观态度,细心观察孩子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 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其准备满足成长需求的环境。
-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孩子获得尊重与信赖后,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 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孩子热衷于感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其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完全不管,而是适时协助、指导。
了解1 - 6岁幼儿敏感期后,希望家长配合孩子度过,适当满足其需求,助其健康成长,切勿操之过急、失去耐心,要多与孩子沟通。
结论:掌握1 - 6岁幼儿敏感期特点及教养重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