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什么部位

磁共振检查什么部位

磁共振技术发展与检查部位解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磁共振技术日益先进,从最初的单一部位扫描逐步向大范围拼接扫描发展,但目前仍无法对人体全身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查。以下是磁共振可检查的部位及相关情况:

1. 中枢神经系统及头颈部

除颅骨骨折及颅内急性出血的诊断效果不及CT外,在脑与脊髓肿瘤、颅内感染、脑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病变、脑白质病变、脊髓先天性异常及脊髓空洞症等疾病的诊断中价值很高。因其不产生骨伪影,对颅后窝及颅颈部交界区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成像技术。

2. 胸部

纵隔内脂肪与血管形成良好对比,便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对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对肺门钙化及小病灶的检出能力不如CT。

3. 心脏大血管

运用心电门控触发技术可准确诊断心肌、心包及冠脉病变,并能对心脏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流空效应可直观显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瘤等大血管疾患。

4. 腹部与盆部

对肝、肾、胰腺、膀胱、前列腺和子宫等部位,MRI检查有相当价值。

5. 骨髓

骨髓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能清晰显示侵及骨髓的病变,如肿瘤、感染及代谢疾病。

6. 四肢、关节

MRI可清晰显示软骨、关节囊、关节液、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等,在关节软骨损伤、关节积液等病变及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

磁共振检查辐射问题

核磁共振成像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人体断面进行图像分析诊断,它采用磁场而非X射线。基本原理是人体所含氢原子在强磁场下给予特定高波后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高波数的电磁波。所以,核磁共振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且安全。

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

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时身上不能带有任何含有金属和磁性物质。此外,由于检查运行中有很大声音且环境幽暗,患者需耐心配合,勿急躁害怕,更不能乱移动身体,否则会影响影像效果。

综上所述,磁共振技术在多个部位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且无辐射危害,但检查时需遵循相关注意事项。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