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热综合征的症状

捂热综合征的症状

宝宝“捂热综合征”科普

天气转冷时,大人们常把宝宝裹成“粽子”,生怕其着凉,但穿太多易引发“捂热综合征”。下面为大家详细科普“捂热综合征”相关知识。

什么是“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是因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导致婴儿缺氧、高热、脱水,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的病症。该病症多发生于1周岁以下婴儿,尤其是未满月的新生儿。由于宝宝呼吸、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捂热时间长就可能酿成悲剧。现实中,不少家长因担心宝宝冷而过度添衣,还有在宝宝发烧时采用“捂被子”退烧的错误做法,这都是缺乏育儿知识的体现。

如何预防“捂热综合征”

  • 穿衣有度:宝宝满月后,穿衣数量可与大人相同。判断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可摸其颈部或背部,若温热且皮肤滑溜溜则正好;若有汗或皮肤黏,就是穿多了。
  • 正确处理宝宝发热:宝宝发热时,应先减少衣服,让其呼吸新鲜空气,多喝水降温。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法,避免用发汗药,以防出汗过多加重虚脱。病情严重需尽快送医。
  • 睡眠注意:宝宝睡觉时,不要盖太厚重的被子,尽量选柔软轻便的被子,防止宝宝无法掀开而盖住口鼻,造成呼吸不畅甚至窒息。

“捂热综合征”的症状

  • 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 面色先红后白,哭闹不安。
  • 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脱水,眼窝凹陷、口唇发青、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
  • 可能出现缺氧表现,严重者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反应迟钝,抽搐或昏迷、休克。

总之,家长应正确认识“捂热综合征”,科学照顾宝宝,避免因过度保暖给宝宝带来健康风险。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常见育儿健康科普网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