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的发育进程存在个体差异,语言系统的发育也不例外。有些孩子语言发育较早,而有些则稍晚。然而,如果孩子到了两岁半仍不会说话或没有任何交流性的语言,家长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生理问题,例如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发育水平。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常见的两大类:
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通常伴随语言发育迟缓。正常情况下,婴儿在7-8个月时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能说十来个词汇,2岁左右能够提出简单问题,3岁时可以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孩子的这些表现滞后四五个月甚至1-2年,可能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信号。
根据智能迟缓的程度进行语言干预,即使是严重智能迟缓的儿童,也应鼓励他们通过手势或姿势表达需求,逐步学会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发育性语言障碍在学龄前儿童中较为常见。国外调查显示,在2.5岁至12岁的儿童中,约6%的儿童存在语言异常,其中男孩的发生率是女孩的两倍。
尽管此类患儿的智力、视觉感受及空间知觉正常,但他们在语言交流中缺乏技巧,常常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对话。
训练重点包括语言理解、听觉记忆及听觉知觉的提升。
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智能发育迟缓和发育性语言障碍。早期干预和针对性训练是改善儿童语言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