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通常会在约七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但也有例外情况。有些宝宝可能在三个月大时牙尖就已隐约可见,而另一些则可能要到十二个月大才开始长牙。长牙的时间和速度受到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如果父母在婴儿时期长牙较早,宝宝也可能会有类似的发育节奏。
长牙的征兆通常会在牙齿真正冒出之前的两到三个月出现。这些征兆因宝宝而异,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宝宝大约从十周到三、四个月大时开始流口水。长牙过程会进一步刺激口水分泌,导致流口水现象更加明显。
由于唾液长期接触皮肤,宝宝的下巴和脸部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疹子。为避免这种情况,家长应经常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并在皮肤干燥时涂抹温和的乳液以滋润肌肤。
过多的唾液可能引起宝宝出现轻微的咳嗽或反胃现象。如果没有其他感冒或过敏症状,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担忧。
长牙的宝宝可能会啃咬各种物品,包括自己的手、妈妈的乳头,甚至是陌生人的手指。这是因为啃咬可以帮助缓解牙床下长牙时的压力。
牙床发炎是宝宝身体应对长牙的自然反应,可能会导致疼痛。有些宝宝对此非常敏感,尤其是在长出第一颗牙和臼齿时(通常在一岁以后)。
由于牙齿逼近牙床顶端引发持续的疼痛,宝宝可能变得更加易怒和烦躁。
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可能表现出不耐烦。他们可能因为牙床疼痛而拒绝吸奶或进食固体食物。此时,家长可以通过喂母乳或配方奶粉来补充营养。如果宝宝持续拒绝进食,应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医生认为腹泻与长牙有关,可能是因为宝宝吞下过多的口水导致大便变软。然而,这一观点尚存争议。无论是否相关,家长都应重视宝宝的腹泻现象。
牙床发炎可能引发轻度发烧(体温低于38.3°C)。如果发烧持续超过三天,应带宝宝就医。
牙床的不适可能导致宝宝夜间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家长应观察宝宝是否能自行平静下来,避免过度干预。
长牙有时会导致牙床内出血,形成瘀青色的肉瘤。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担忧,冷敷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并加速愈合。
牙床的疼痛可能沿神经传导至耳朵或颚部,尤其是在长臼齿时,因此宝宝可能会抓耳朵或摩擦脸颊。
宝宝长牙是一个自然的发育过程,可能伴随多种不适和行为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表现,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
本文内容参考以下权威站点:Healthy Children、Mayo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