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情况不能喂母乳

母乳喂养的禁忌情况及注意事项

母乳被广泛认为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但并非所有母亲都适合进行母乳喂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母乳喂养可能对母亲或婴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停止或调整喂养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需要暂停或避免母乳喂养的情况。

1. 母亲健康问题

1.1 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

当母亲患有严重乳头皲裂或乳腺炎时,应暂停直接哺乳,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通过挤出母乳的方式,确保宝宝仍能获得母乳的营养。

1.2 传染性疾病

如果母亲患有严重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应停止母乳喂养,以免通过乳汁传播疾病。

1.3 放射性碘治疗

母亲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期间,由于碘可能进入乳汁并损害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应暂停哺乳。治疗结束后,需检测乳汁中的放射性物质水平,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母乳喂养。

1.4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母亲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后,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导致中毒。因此,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已接触,应立即停止哺乳。

1.5 服药期间

母亲因疾病(如感冒、发烧等)需服用药物时,应暂停哺乳,待停药并确认药物代谢完全后再恢复喂养。同时,为避免回奶,每天应按喂哺时间挤出乳汁。

1.6 消耗性疾病

患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的母亲,应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可以母乳喂养。通常情况下,这类母亲可以哺乳,但需注意营养补充和休息,并根据身体状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时间。

1.7 使用有害药物治疗

母亲因病需使用抗癌药等对婴儿有害的药物时,不宜母乳喂养。

1.8 严重并发症

母亲在孕期或产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抢救时,应暂停或延迟哺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由医护人员协助挤奶以保持泌乳功能,待病愈后再恢复哺乳。

2. 婴儿健康问题

2.1 吸吮困难

部分婴儿因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或早产导致吸吮困难,暂时无法直接母乳喂养。此时,可将母乳挤出,通过胃管、滴管或小勺喂养婴儿。

结论

母乳喂养虽然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母婴的健康,暂停或调整喂养方式是必要的。母亲应根据自身和婴儿的健康状况,咨询专业医生,选择最适合的喂养方式。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