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的相关介绍
一、疾病概述
儿童手足口病是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儿可能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传播途径
- 密切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 日常接触及经口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也可经口传播。
三、预防措施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 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 生活习惯:勤晒衣被,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
四、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 药物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同时补充维生素B、C等。
- 特殊治疗: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尽早治疗处理。
综上所述,儿童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并做好预防措施,同时掌握正确的治疗原则,有助于保障儿童的健康。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