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病因、症状及治疗
概述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更为多发。其主要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种类型。急性支气管炎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并可能导致长期的肺功能损害。
病因
小儿支气管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
- 流感杆菌
- 甲型链球菌
- 肺炎双球菌
- 鼻病毒
- 副流感病毒
- 流感病毒
此外,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也较为常见。病毒感染可损伤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破坏粘膜,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其他诱因包括:
- 物理化学因素:如寒冷、气温骤变、煤烟、尘埃、高热空气及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可损害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降低支气管的自净功能。
- 过敏反应:某些刺激物(如花粉、尘埃、羊毛、药物、冷空气)可引起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诱发疾病。
- 并发症: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常并发支气管炎。
- 寄生虫感染:钩虫或蛔虫的幼虫通过肺脏时也可能引发支气管炎。
症状
支气管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主要表现为: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咳嗽加重,呈阵发性呛咳,严重时可引起呕吐和发憋。
- 痰液由粘稠逐渐变稀薄,呈粘液脓性。
- 2岁以下儿童可能表现为喘憋明显,尤其在夜间症状加重,出现喘息性呼吸困难。
- 严重者可伴有三凹征(锁骨上凹、胸骨下凹及肋骨间凹)、鼻翼煽动,甚至口唇发绀。
一般情况下,支气管炎不会引起明显的中毒症状(如高热、嗜睡、萎靡不振、四肢发凉等)。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甚至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
治疗与预防
支气管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及支持性治疗。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
- 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 增强儿童免疫力,如接种疫苗、合理膳食及适量运动。
- 避免接触过敏原,尤其是对已知过敏物质的儿童。
结论
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是减少其危害的关键。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