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及相关要点
胎膜早破是一种高危妊娠并发症,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以及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风险的显著提升。一旦确诊胎膜早破,需采取多方面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以下是胎膜早破的护理要点及相关内容。
1. 减轻焦虑,配合治疗
胎膜早破会使孕妇及家属产生焦虑情绪,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与家属密切沟通:
- 向孕妇及家属说明胎膜早破的现状及可能的处理措施。
- 指导孕妇配合治疗与监护,协助其进行生活护理。
- 通过心理疏导减轻孕妇的焦虑情绪,增强其信心。
2. 防止脐带脱垂,促进围生儿健康
胎膜破裂后,脐带可能因羊水流失而脱出宫颈口,甚至降至阴道外,称为脐带脱垂。这种情况可能危及胎儿生命,需及时处理:
- 破膜后立即进行肛查或阴道检查,评估胎先露部位、宫口扩张情况及是否存在脐带脱垂。
- 若宫口未完全扩张且先露部未入盆,应立即卧床,采取抬高臀部的侧卧位,避免灌肠。
- 密切监测胎心音,确保胎儿状况稳定。
- 若发现脐带脱垂,宫口未开全时需立即吸氧,并在无菌条件下将脐带送回宫腔,准备剖宫产;若宫口已开全,应协助立即助产。
3. 防感染
胎膜早破后感染风险增加,需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外阴两次,并勤换消毒卫生垫。
- 观察羊水的量、性质、颜色及气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粪,尤其是头先露的情况。
- 每日测量体温4次,若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或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宫内感染,应立即处理。
- 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肛查或阴道检查,必要时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 若破膜超过12小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应根据医嘱采取引产措施。
4. 防早产
胎膜早破可能引发早产,尤其是妊娠37周前发生的情况,需采取以下策略:
- 在妊娠37周前发生胎膜早破时,应在预防感染和脐带脱垂的基础上进行保守治疗。
- 保守治疗期间尽量避免干扰,减少肛查和阴道检查。
- 定期监测胎儿状况,评估其在宫内的健康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终止妊娠。
结论
胎膜早破是一种需要高度关注的妊娠并发症,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风险,确保安全分娩。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