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率低于正常范围的心律失常,通常指心率低于60次/分。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明显症状,常见于健康的运动员、睡眠状态下的人群或其他生理条件下的个体。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体检时可能发现心率减慢(通常为40次/分),并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对于出现缓慢而规则的心率的患者,应注意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进行鉴别。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符合窦性心律的基本特征,但频率低于60次/分,通常在40~59次/分之间。以下是其主要表现:
通过心电图检查,通常可以较为容易地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行鉴别。
窦性心动过缓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药物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病变等。明确病因对于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而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可能需要药物干预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明确,及时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类型对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