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是人体重要的骨骼肌群之一,尽管许多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盆底不适症状,但将盆底肌锻炼纳入日常运动计划对健康有重要意义。盆底肌的健康状态不仅影响排尿、排便功能,还与性功能、产后恢复等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定期锻炼盆底肌都是值得推荐的。
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支撑着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器官。随着年龄增长、分娩、肥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盆底肌可能变得松弛或无力,导致尿失禁、子宫脱垂等问题。通过锻炼盆底肌,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这些症状,同时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比用力收缩,正确的收缩方式更为重要。由于盆底肌位置较深,许多人可能难以判断是否正确收缩。在训练时,可以借助以下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有助于提高触觉敏感性,避免通过收缩臀大肌或腹肌进行代偿。训练时,应专注于阴道和肛门周围的肌肉力量,并注意适度放松,以实现肌肉收放自如的目标。
动作描述:双手与肩同宽,双腿与髋同宽,四足撑地。感受盆底肌的收缩,交替进行快肌和慢肌的练习。
频率: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
适用人群:适合所有人。
动作描述:在四足撑地的基础上,将一侧腿抬起,与臀部成一直线,同时进行盆底肌收缩。
频率: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
适用人群:不太适合体能较虚弱的产后妈妈。
动作描述:仰卧,屈膝,双腿分开与髋同宽。向上抬臀,尽量让臀部、腰部和胸椎下段离地,手掌向下放在身体两侧,同时进行盆底肌收缩。
频率: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若感到疲劳,可休息30秒后继续。
适用人群:适合所有人,尤其是有腹直肌分离或腰椎问题的人群。
盆底肌的健康对于整体身体功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肌肉功能,预防相关疾病。无论是否存在盆底不适症状,建议将盆底肌锻炼作为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