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一种专门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生物制品。它通过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并经过严格的处理和纯化后制成。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被激发产生保护性抗体。这些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当乙肝病毒入侵时,抗体会迅速起作用,将病毒清除,从而阻止感染发生。
乙肝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HBs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为人体提供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以有效保护肝脏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避免乙型肝炎的发生。
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通常可以持续至少12年。在此期间,大多数人无需进行抗-HBs抗体的监测或加强免疫。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工作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建议定期监测抗-HBs抗体水平。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可考虑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自乙肝疫苗问世以来,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例如,中国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计划,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大幅降低。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乙肝疫苗列为全球免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关键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广泛验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个人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远离乙型肝炎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