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铁总量约为4—5克,其中72%以血红蛋白形式存在,35%以肌红蛋白形式存在,0.2%以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部分为储备铁。铁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原料,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带回肺部排出。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婴幼儿时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是主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缺铁不仅会导致贫血,还可能引起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以及智力低下等问题。特别是6个月以上的宝宝,由于来自母体的储备铁基本消耗殆尽,而母乳中的铁含量较低,此时需要通过辅食及时补充铁。
铁的平衡是指膳食中吸收的铁既能补充机体实际丢失的部分,又能满足机体生长的需求。研究表明,合理补铁不仅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还能促进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其身高、体重等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补铁的方式和铁的来源非常重要,并非所有铁元素都能被人体高效吸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4%的学龄前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建议,6个月至12个月的婴儿每日铁摄入量应为11毫克。更多相关信息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微量营养素缺乏页面。
铁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铁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并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