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净南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
表面棕黑色,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黏性。种子表面棕色,无光泽。其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 - 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 - 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种子含五味子甲素A(schizandrinA)、五味子酯甲、乙、丙、丁(schisantherinA,B,C,D,E)等。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为南五内酯酸,同时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南五内酯(Ⅲ)、(+)-安五脂素(Ⅲ)、二氢愈疮木脂素(Ⅳ)、d-表面加巴辛和β-甾醇(Ⅵ)。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内服:煎汤,3 - 6g;研末,1 - 3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e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K. peltigeraRehd. et Wils.),秋季果实成熟尚未脱落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以根、根皮与茎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综上所述,醋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在炮制、性状、药用等方面各有特点,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目前尚无公开权威站点明确对应此内容,相关信息可参考《中国药典》等专业医药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