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和黄芪均为常见的补气药物,其中西洋参相对性质柔和,具有气阴双补的功效。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气虚,或是一天中需要大量说话、心力交瘁的人群而言,将西洋参放在水杯中泡茶饮用是十分合适的选择。这类人群除了感到疲劳外,往往还伴有口干的症状,甚至容易上火。西洋参在补气的同时能够兼顾补阴,在改善气虚的同时还能消除口渴的不适。
黄芪被誉为补脾的第一要药,其补气作用比西洋参更强。它更适合那些总是感到疲劳、面色发黄、舌体胖大且边上有齿痕、大便时常不成形的人群,这些症状是典型的脾虚表现。脾虚的人不仅经常感到疲倦,而且比常人更容易感冒,黄芪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宜的药物,甚至可以说是改善面色发黄(俗称“扫黄”)不可或缺的药材。
曾有一位做律师的朋友,工作中劳心又需多说话,长期面色发黄,到了晚上疲惫不堪,说话到最后还会咳嗽,这些都是气虚不支的表现。在饮用黄芪水之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黄芪的性质比西洋参要热,对于一些阴虚的人来说,服用黄芪可能会导致上火。如果已经出现口干、大便干等症状,黄芪就不太适合单独使用。若要服用,最好与沙参之类的药材配合使用,例如可以用15克黄芪搭配10克沙参,这样能缓和黄芪的温性。
结论:西洋参和黄芪虽都有补气功效,但特性不同,适用人群也有差异,使用时需根据自身症状合理选择。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中医养生相关专业书籍及传统医学理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