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破裂的原因

卵巢黄体破裂的原因

卵巢黄体破裂全解析

什么是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 - 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被称为“青春杀手”。其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差别较大。

  • 轻微症状:可能仅有突然且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自行吸收,不留后遗症。
  • 严重症状:可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因黄体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会发生出血性休克,表现为大汗淋漓、头昏头痛、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除腹痛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一般无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症状。内出血诊断主要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妊娠试验一般呈阴性反应。腹腔镜检查可看到卵巢黄体和裂口,有时可见活性渗血,双侧卵管正常。治疗原则和宫外孕基本相同,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因反复出血机会较小,病情稳定后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成功可能性较大,经腹腔镜检查证实诊断后,保守治疗更有信心。

黄体破裂的原因

  1. 自动破裂: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若出血太多,会增加黄体内压力,引发自发性破裂。有人认为血管黄体化期间功能不全,易发生黄体内毛细血管出血,导致黄体破裂。
  2. 外力作用:如下腹受到撞击,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促使成熟的黄体破裂。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黄体内张力升高,男方动作粗鲁,女方下腹部受到强烈冲击,也可导致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的症状

  1. 腹痛程度差别大,发展过程和宫外孕腹痛基本相同,但输卵管流产时腹痛可因反复出血多次发作,卵巢黄体破裂一次出血后可逐渐自行凝集止血,反复发机会较少。
  2. 月经后半期突发下腹部疼痛,有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妇检后穹隆触痛,宫颈摇举痛,一侧附件区包块伴压痛。B超可发现盆腔积液及附件区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因其临床表现、体征和B超结果与宫外孕相似,特别是月经周期延长、尿HCG弱阳性时极易误诊为宫外孕,增加手术机会。
  3. 除腹痛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一般无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症状。内出血诊断主要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妊娠试验一般呈阴性反应。因此,内出血急腹症妇科病人若无闭经、出血症状且妊娠试验阴性,应多考虑卵巢黄体破裂可能。

总之,育龄妇女在月经中期后一周左右时间内突发下腹剧痛,应考虑黄体破裂可能,及时请妇科医生会诊并处理。

结论:了解卵巢黄体破裂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原因和症状等,有助于育龄女性及时发现和应对这一妇科急腹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