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足是怎么引起的

黄体功能不足是怎么引起的

黄体功能不足相关知识

很多隐形疾病平时难以察觉,黄体功能不足便是其中之一。黄体功能不全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致使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足,出现排卵性功血,且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

  1. 卵泡期激素分泌不足:因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某个环节及影响该轴功能的诸多因素,导致黄体激素分泌不足,使黄体形成异常。
  2. 子宫内膜异位症、频繁流产:这两种情况会使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增多,进而影响黄体功能。
  3. 黄体生成激素分泌不足。
  4. 其他全身性病症因素:女性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常伴随出现黄体功能不全症状。

黄体功能的检测方法

  1. 基础体温检测:黄体功能不全者基础体温呈双相,但上升和下降缓慢,上升幅度小于0.3℃,持续时间仅9 - 10天,有时卵泡期延长。
  2. 血孕酮测定:在基础体温上升第8天,血孕酮低于10毫微克/毫升。
  3. 内膜活检:在月经周期的第26天进行,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检查,若落后于诊刮日两天可诊断为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功能不足的治疗

若只是单纯的黄体功能不足,常用方法是补充体内孕酮的不足和药物治疗。情况严重时,需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让医生确定病因,以免病情延误。

黄体功能不足的注意事项

由于引起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众多,患者平时要保持情绪稳定。月经过多者不宜吃红糖,因其旺血,易引起崩漏。还要注意月经期卫生,勤换内裤和卫生巾,预防感染。

总之,了解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检测方法、治疗手段及注意事项,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该问题,保障女性生殖健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