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潜伏期症状

登革热潜伏期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影响较大。感染登革热后不会立即出现症状,存在潜伏期。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登革热潜伏期症状及具体症状表现。

一、登革热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为3 - 14天,通常是4 - 8天。此阶段没有明显症状。按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典型登革热,临床上又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实际上是登革出血热的两个临床类型。

二、典型登革热

  1. 发热:成人病例起病急骤,有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症状,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还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同时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早期可见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发热持续2 - 7天。部分病例在起病第3 - 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
  2. 皮疹:于病程3 - 6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约3 - 4天。
  3. 出血:约25% - 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多发生在病程的5 - 8天。
  4. 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三、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 - 4天),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四、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 - 5天时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热虽为烈性传染性疾病,感染后有潜伏期且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症状明显,需积极治疗。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